厲兵
基本解釋
磨礪兵器,使鋒利。《戰國策·秦策一》:“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史記·張儀列傳》:“繕甲厲兵,飾車騎,習馳射。” 唐 韓愈 《烏氏廟碑銘》:“積粟厲兵,出入耕戰。” 宋 岳飛 《奏乞復襄陽札子》:“臣今以厲兵飾士,惟竢報可指期北向。”參見“ 厲兵秣馬 ”。
成語(Idiom):厲兵(lì bīng)
發音(Pronunciation):lì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軍隊、武器等進行嚴格訓練和管理,使其戰斗力強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厲兵是由“厲”和“兵”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厲”表示嚴格、嚴厲,表達對軍隊的訓練要求嚴格且嚴厲,“兵”表示軍隊。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對軍隊進行嚴格訓練和管理,以增強戰斗力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并且具備強大的戰斗力。也可以用來比喻其他方面的嚴格訓練和管理,以求達到卓越的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了一個關于厲兵的典故。公元前621年,齊國的襄公在位時,他希望能夠讓齊國軍隊變得強大。于是,他命令軍隊進行嚴格的訓練,對軍隊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演習和檢閱。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齊國的軍隊戰斗力大增,成為當時的強國。從此,厲兵一詞就成為了形容軍隊訓練有素、戰斗力強大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經過長期的厲兵訓練,已經成為一支戰斗力非常強大的軍隊。
2. 這個團隊通過厲兵的管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厲兵”與“嚴格訓練”、“戰斗力強大”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關聯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錦繡前程”、“百戰百勝”等,以便拓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要像厲兵一樣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成績。
2. 初中生(13-15歲):學習就像厲兵訓練,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16-18歲):參加高考前,我們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厲兵訓練,以應對考試的挑戰。
4. 大學生(19-22歲):實習期間,我們要接受嚴格的厲兵訓練,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5. 成年人(23歲以上):在職場上,我們需要不斷進行厲兵訓練,以應對各種挑戰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