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立
成語(Idiom):筆立
發音(Pronunciation):bǐ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筆矯健、寫作才華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筆立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筆”和“立”。筆指的是書寫工具,立指的是直立、挺立。合在一起,表示筆法矯健,字跡挺拔,形容人的文筆好,寫作才華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文學作品或文人的才華。可以用來形容寫作流暢,文筆出色的文章或者作家。也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寫作時的表現,表示他們的文筆矯健,才華橫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文人蕭統的《秋風賦》:“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筆立紙短情長短,判短情長短。”這里的“筆立”形容蕭統的文筆矯健,才情出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寫得真是筆立,每個字都有力道。
2. 這位年輕作家的文筆真是筆立,看得人心生欽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筆立”這個成語與寫字的動作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拿著一支筆,筆法矯健地揮動,寫出了一篇優秀的文章,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筆、才華相關的成語,如“文思泉涌”、“才高八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哥哥寫的作文真是筆立,老師都給了他滿分。
2. 初中生:我喜歡讀魯迅的文章,他的文筆真是筆立,讓人讀起來很有感覺。
3. 高中生: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筆立,讓我覺得很自豪。
4. 大學生: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魯迅,他的文筆非常筆立,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