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帑
成語(Idiom):國帑
發音(Pronunciation):guó t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財政收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國帑是由“國”和“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國指的是國家,帑指的是國家的財政收入。國帑表示國家的財政收入或財政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國帑這個成語一般用于形容國家的財政狀況或者財政收入的豐富與貧乏。可以用于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討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國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三十一年》的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國君僖公派人去周朝財政部門查看國家的財政收入。當時的財政官員回答說:“國帑雖寡,然盡其用。”意思是雖然國家的財政收入不多,但是已經充分利用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國帑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別是“國”和“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國帑豐富,能夠支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2. 考慮到國帑有限,我們需要合理分配財政資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國帑的發音“guó tǎng”與“國家的財政”聯系在一起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財政相關的成語,如“國庫充盈”、“財源廣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國帑是指國家的錢,國家的錢要用來建設學校。
2. 初中生:國帑的增加可以用于改善社會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高中生:國帑的管理和使用需要高效和透明,以確保國家財政的健康發展。
4. 大學生:了解國帑的變化對于研究宏觀經濟政策和國家發展戰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