魆地里
成語(Idiom):魆地里
發音(Pronunciation):xū dì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相互糾纏、難以分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魆地里源自于古代的一種毒草,這種草在田地里生長,非常難以除去。成語“魆地里”比喻事物相互糾纏,難以分清。形容事情復雜、紛繁,難以解決或分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糾紛、矛盾、問題等難以解決或分清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思維混亂、事物復雜的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魆地里”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魏武紀》中,記載了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戰爭紛爭。在一次戰斗中,曹操的軍隊被袁紹的軍隊圍困,形勢非常危險。曹操為了擺脫困境,采取了一種計策,將自己的軍隊與敵軍混在一起,使敵軍無法分清敵我。這就好像魆草生長在田地里,無法將其與莊稼分開一樣。后來,人們就用“魆地里”來形容事物相互糾纏、難以分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魆”和“地里”,用來形容事物糾纏、難以分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真是魆地里,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2. 這場糾紛牽扯太多人,已經變得魆地里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魆地里”。可以想象自己走進一個田地,發現田地里長滿了魆草,無法分清魆草與莊稼的邊界。這樣的畫面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于事物糾纏、難以分清的描述。例如:糾纏不清、難分難解、融為一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6-12歲):他們的問題就像是魆地里一樣,讓人頭疼。
- 初中生(13-15歲):這個案件真是魆地里,警察都難以分清真相。
- 高中生(16-18歲):這場政治紛爭已經變得魆地里,無法解決。
-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這個項目的各種利益關系糾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魆地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