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翮
基本解釋
(1).飛鳥。《文選·曹植<七啟>》:“素水盈沼,叢木成林,飛翮凌高,鱗甲隱深。” 張銑 注:“飛翮,鳥也。”
(2).古冠名。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被裒衣,冠飛翮。”
(3).名馬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 秦始皇 有七名馬:追風、白兔、躡景、犇電、飛翮、銅爵、神鳧。”
成語(Idiom):飛翮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才華出眾,能力非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翮是指鳥飛行時羽毛振動的樣子,引申為人才華出眾,能力非凡。形容人具有出眾的才能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人才出眾的場合,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能力非常突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魏國有個公子名叫魏無忌,他才華出眾,能力非凡,被譽為“飛翮”。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真是飛翮,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非常出色。
2. 這位年輕的畫家真是飛翮,他的畫作在藝術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鳥兒飛翔時羽毛振動的形象,來記憶飛翮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這個成語與才華出眾、能力非凡的意思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才高八斗”、“出類拔萃”等,來擴展對才華出眾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哥哥的游泳技術真是飛翮,他每次參加比賽都能獲得第一名。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學習成績很好,她的數學成績每次都是全年級第一,真是飛翮。
3. 高中生:我認識一個音樂天才,他能同時彈奏多種樂器,真是飛翮。
4. 大學生:這位學長的英語口語非常流利,每次參加國際交流活動都能與外國人流利交流,真是飛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