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事
成語(Idiom):厘事(lí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lí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事情進行詳細地考察、研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厘事是由“厘”和“事”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厘”是指詳細、仔細,而“事”指事情、事務。厘事表示對事情進行仔細地考察、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處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個問題或事情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待事情認真負責、不敷衍了事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厘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魯國。魯國的昭公在處理國家大事時,經常仔細思考、詳細研究。有一次,昭公的宰相曾子問他為什么能夠處理得這么好,昭公回答說:“我每次都會仔細厘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研究,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后來人們就用“厘事”來形容對事情進行詳細研究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厘事了很久,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
2. 這個科研團隊每一項研究都非常厘事,所以成果很突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厘事”拆分為“厘”和“事”,并與其含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研究一件微小的事情,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厘事相關的成語,例如“一絲不茍”、“細水長流”等,以擴大對于詳細研究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厘事一下這道數學題的解題思路。
2. 初中生:學習歷史時,我們要厘事去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3. 高中生:寫作文前,我會厘事思考如何構思文章結構和論點。
4. 大學生:進行科研時,我們需要厘事地進行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對待每一個問題都要厘事,不能馬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