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懔
成語(Idiom):儆懔(jǐn mǐn)
發音(Pronunciation):jǐn m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警惕、戒備,形容人對危險或困難保持高度警覺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儆懔是由“儆”和“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儆指警戒、警惕,懔指戒備、謹慎。合在一起,表示人們對危險或困難保持高度警覺的狀態,隨時準備應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儆懔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挑戰時保持高度警覺和謹慎的態度。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工作中的危機處理、考試前的備考狀態、生活中的防范意識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儆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韓安國世家》中。故事中,韓安國的大臣孔伋曾經對韓安國的君主說:“儆懔戒備,無有怠忽。”意思是要時刻保持警惕和戒備,不要有絲毫懈怠。這個故事以及其中的成語儆懔,成為了人們警惕和戒備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儆懔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疫情期間,大家都要保持儆懔的態度,做好個人防護。
2. 他在考試前一直保持著儆懔的狀態,不敢有絲毫松懈。
3. 這個項目面臨很多困難,我們必須儆懔應對,不能掉以輕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儆懔的發音“jǐn mǐn”聯想為“緊繃”,表示人們對危險或困難保持緊繃的狀態,時刻準備應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警惕、戒備相關的成語,如“警惕如神”、“戒驕戒躁”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保持儆懔的狀態,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會保持儆懔的態度,認真復習,以應對難題。
3. 高中生:參加比賽時,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儆懔的心態,不放松警惕。
4. 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時刻保持儆懔的意識,避免被騙或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