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許
成語(Idiom):惡許
發音(Pronunciation):è x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守信用、言而無信、背信棄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惡許是由惡和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惡指惡劣、不好的意思,許指承諾、許諾的意思。惡許表示一個人不守信用,言而無信,背信棄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沒有誠信、不守信用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違背諾言、不履行承諾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惡許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韓長孺列傳》。故事中,韓長孺是一個有名的忠誠守信的人,他曾經答應過齊國的國君齊威王,如果齊國有危難,他會幫助齊國。后來,齊國確實遇到了危難,但韓長孺卻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背棄了齊威王的信任。因此,惡許成為了形容不守信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惡許是一個主謂結構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過幫忙的,可是最后卻惡許不履行。
2. 這個商人常常惡許不守信用,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惡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許諾之后,卻做出了惡劣的行為,背離了承諾,這樣就可以記住惡許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誠信、信用相關的成語,如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答應過幫我撿垃圾,可是卻惡許不履行。
2. 初中生:這個人常常惡許不守信用,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3. 高中生:政府官員應該恪守諾言,不要惡許背棄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