蚰蜒草
成語(Idiom):蚰蜒草
發音(Pronunciation):yōu yán c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行動遲緩,不積極進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蚰蜒草”由“蚰”和“蜒”兩個字組成,意為蝸牛和蚯蚓,草指不長得高大的植物。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行動遲緩,不積極進取,缺乏進取心和上進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行動遲緩、不積極進取的情況,用來批評、諷刺或警示對方應該更加積極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蚰蜒草”最早見于《晉書·支離傳》,原文為“蚰蜒草之賤,猶以貞矣。”意為蚯蚓、蝸牛和草都是低賤的,卻能保持純潔。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行動遲緩、不積極進取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真是個蚰蜒草。
2. 這個團隊缺乏上進心,成了一個蚰蜒草集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蚰蜒草都是慢慢爬行的,沒有積極向上的動力,所以可以用來形容人行動遲緩、不積極進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行動遲緩”、“不積極進取”等,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一群人都像蚰蜒草一樣,一點也不積極。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像蚰蜒草,從來不主動去學習。
3. 高中生:她的人生觀像蚰蜒草一樣,缺乏上進心。
4. 大學生:他們班上有些同學都是蚰蜒草,從不參加任何活動。
5. 成年人:他的工作態度讓人失望,真是個蚰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