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行尸走骨
發音(Pronunciation):xíng shī zǒu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動物行動僵硬、無生氣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行尸走骨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或動物行動呆板、僵硬,毫無生氣的樣子。比喻生活無趣,精神萎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工作或學習中缺乏激情、興趣,行動遲緩,沒有活力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場景的冷清、死氣沉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行尸走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羅貫中的《水滸傳》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李逵的英雄人物,因為被迫穿上僧袍逃避追殺,所以在僧袍束縛下行動遲緩,形容得像個行尸走骨。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人或動物行動呆板、無生氣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行尸走骨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行、尸、走、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只是坐在電腦前,行尸走骨般地工作。
2. 這個城市的夜晚總是顯得行尸走骨,沒有一點熱鬧的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行尸走骨想象成一個僵尸,僵尸行走時非常緩慢、呆板,沒有生氣。將這個形象與行尸走骨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行尸走骨相關的成語,例如“如行尸走肉”、“呆若木雞”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玩游戲玩得太久了,現在變得行尸走骨般的無精打采。
2. 初中生:考試前夜,他熬夜復習,第二天上課時看起來行尸走骨的。
3. 高中生:他每天都要背很多單詞,學習任務太重了,變得行尸走骨的。
4. 大學生:期末考試過后,大家都精疲力竭,整個校園都像行尸走骨一樣冷清。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