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
成語(Idiom):彌撒(mí sā)
發音(Pronunciation):mí s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文章繁瑣冗長,沒有重點和實質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彌撒是天主教的一種儀式,是一種莊嚴而繁復的禮儀,需要進行大量的誦讀和祈禱。成語“彌撒”比喻言辭或文章冗長,不切實際,沒有重點和實質內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演講、文章、論述等過于冗長、啰嗦,沒有實質內容,讓人難以聽懂或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自于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初學集》中的一篇《詩經瓣言》。文章中作者批評了一些人的文章冗長、繁瑣,沒有重點和實質內容,將其比作“彌撒”,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太彌撒了,聽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么。
2. 這篇文章太彌撒了,一直在說些瑣碎的事情,沒有實質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彌撒”這個詞語本身,想象天主教的彌撒儀式,莊嚴而繁瑣,與成語的含義相對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天主教的彌撒儀式,了解其歷史和意義,深入了解成語的來源和背后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作文太彌撒了,一直在重復同樣的內容。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太彌撒了,一直在繞圈子,沒有說到重點。
高中生:這本小說太彌撒了,情節冗長,沒有緊湊的故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