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膏唇拭舌
發音(Pronunciation):gāo chún shì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油膏潤唇,用布擦拭舌頭。比喻修飾辭藻,使言辭典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膏唇拭舌出自《戰國策·楚策四》:“楚人有客,謂之曰‘客’,答曰‘唯’,曰‘謂之何也?’曰‘膏唇拭舌,以為辭令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楚人有客人來訪,稱之為“客”,客人回答說“唯”,楚人問:“為什么這樣說?”客人回答說:“膏唇拭舌,是用來修飾辭藻,使言辭典雅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修辭文辭優美,言辭典雅的場景,特別適用于文學作品、演講辭令等需要注意修辭技巧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戰國時期楚國的歷史故事。故事中,楚國有一位客人來訪,他用“膏唇拭舌”來回答楚人的問題,意思是他要用修飾辭藻、典雅的言辭回答問題。這個故事后來成為成語“膏唇拭舌”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辭令非常膏唇拭舌,讓人印象深刻。
2. 這篇文章的文辭非常膏唇拭舌,讀起來非常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用油膏潤唇,再用布擦拭舌頭,來修飾辭藻,使言辭典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修辭技巧相關的成語,如“鏗鏘有力”、“文不加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講解非常膏唇拭舌,我聽得很開心。
2.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修辭手法很獨特,膏唇拭舌,讓我印象深刻。
3. 高中生:老師的演講辭令非常膏唇拭舌,讓我們受益匪淺。
4. 大學生:這部小說的文辭很優美,膏唇拭舌,讓我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