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慝
成語(Idiom):惡慝(è tè)
發音(Pronunciation):è t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惡劣的心思和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惡慝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惡指惡劣、邪惡,慝指心思、行為。惡慝形容一個人的心思和行為非常惡劣,不僅指其內心黑暗,而且指其行為卑劣、陰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惡慝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心思和行為極端惡劣、卑鄙狡詐,通常帶有貶義。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心機深重、心思陰險的人,也可以用來描述某些惡劣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惡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運篇》中,原文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后來,這句話被人們戲稱為“朝聞道,夕惡慝”,意思是“早上聽到道理,晚上就變得邪惡”。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惡慝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惡慝行為讓人無法容忍。
2. 這個人心機太重,處處都是惡慝。
3. 不要被他的表面善良所迷惑,他的內心充滿了惡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惡”字和“慝”字分別與“惡劣”和“心思”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結合例句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或小說,來進一步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惡慝行為讓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玩耍。
2. 初中生:那個學生經常欺負別人,真是惡慝至極。
3. 高中生:他的惡慝行為讓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4. 大學生:這個政治家的惡慝行為引起了公眾的強烈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