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
基本解釋
(1).大門至廳堂的路。《詩·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卭有旨鷊。” 毛 傳:“中,中庭也;唐,堂涂也。” 朱熹 集傳:“廟中路謂之唐。”
(2).借指廟堂、中堂。 南朝 宋 何承天 《遠期篇》:“中唐儛六佾,三廂羅樂人。” 唐 王起 《馮宿碑》:“其親戚號于中唐而隣里感,其朋友慟于外寢而搢紳弔。”
(3).庭院。《文選·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豐朱草於中唐。” 李善 注:“ 如淳 《漢書》注曰:‘唐,庭也。’” 漢 王粲 《槐樹賦》:“惟中唐之奇樹,稟自然之天姿。”
(4). 唐 詩分期之一。一般以 代宗 大歷 至 文宗 大和 之間為 中唐 。這時期的著名詩人,先后有 韋應物 、 劉長卿 、 盧綸 、 韓翃 、 錢起 、 司空曙 、 李端 、 韓愈 、 柳宗元 等。參見“ 四唐 ”。
成語(Idiom):中唐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唐朝中期,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或人在某個時期處于中等水平或中間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唐是指唐朝的中期,即盛唐時期的后期,大約是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中葉。這個時期是唐朝最繁榮、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文化、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中唐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或人在某個時期處于中等水平或中間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或人在某個時期處于中等水平或中間地位。例如,當你想形容一個學生在班級中成績一般,不算特別優秀也不算太差時,可以說他是班級中唐。另外,你也可以用中唐來形容一個產品在市場上處于中等水平,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輝煌的朝代,而中唐則是唐朝的中期。這個時期,唐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譽為盛唐時期。因此,人們用中唐來形容這個時期,表示它處于唐朝輝煌時期的中間位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中表示中間,唐表示唐朝。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班級中唐,既不是最優秀的學生,也不是最差的學生。
2. 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屬于中唐,既不是大熱門,也不是大失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唐朝的盛唐時期進行對比來記憶這個成語。唐朝的盛唐時期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而中唐則是處于盛唐時期后期的中間位置。可以想象盛唐時期是一個山峰,而中唐則是山峰的中間部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唐朝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唐朝的歷史、文化和成就。了解唐朝的盛世時期和中唐時期的差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唐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中唐,不是最優秀的學生,也不是最差的學生。
2. 初中生:他的成績一直在班級中唐,沒有特別出色,也沒有太差。
3. 高中生:這所學校在全市的排名中唐,既不是頂尖學校,也不是底層學校。
4. 大學生:這個項目在市場上屬于中唐,既沒有特別大的競爭優勢,也沒有特別大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