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洗
成語(Idiom):筆洗(bǐ xǐ)
發音(Pronunciation):bǐ x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在文學創作或學問研究上下功夫,準備充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筆洗,是由“筆”和“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意思是指在進行文學創作或學問研究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積累資料、查閱文獻、思考等。只有經過充分的準備,才能夠寫出優秀的作品或取得出色的研究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筆洗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寫作、研究或其他創作活動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它可以用于各個領域,如文學、藝術、科學等,強調了在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筆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楊萬里的文人,他在寫詩之前,總是先洗筆。有一次,他在朋友面前寫了一首優美的詩,朋友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回答說:“我每次寫詩之前,都會先洗洗筆。”從此,洗筆成為了他準備寫作的象征,后來演變為“筆洗”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筆洗是一個主謂結構的成語,由名詞“筆”和動詞“洗”組成。表示主體進行洗筆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進行了充分的筆洗。
2. 這位畫家每次繪畫之前都會進行一番筆洗。
3. 在做研究之前,我們必須進行充分的筆洗,收集資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寫作之前,先將筆洗凈,準備妥當,然后才能開始創作。這樣的記憶圖像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文學作品、研究資料和學術論文,了解更多關于“筆洗”的使用場景和相關知識。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準備充分”、“事先準備”等,擴大自己的成語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要參加畫畫比賽,他先進行了充分的筆洗,然后才開始作畫。
2.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在寫作文之前要進行一番筆洗,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寫。
3. 初中生:參加演講比賽之前,我進行了充分的筆洗,準備了很多資料。
4. 高中生: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進行了充分的筆洗,查閱了大量的文獻。
5. 大學生:在進行科研之前,我們要進行充分的筆洗,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