佁然
成語(Idiom):佁然
發音(Pronunciation):yǐ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因驚訝、害怕或疑慮而呆住、發愣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佁然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佁”是指驚訝、害怕或疑慮的表情,而“然”表示呆住、發愣。佁然形容一個人因為遇到突發的事情或意外的情況而感到吃驚、害怕或猶豫不決,呆立在原地,表情木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佁然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對突發或意外情況時的表情和狀態。可以用來描繪一個人因為驚訝、害怕或疑慮而呆住或發愣的樣子。例如,當聽到壞消息或者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時,人們可能會佁然不知所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佁然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三十·項羽本紀》中的記載。當時,項羽的部隊正面臨漢軍的圍攻。面對困境,項羽感到非常驚訝和疑慮,他呆立在原地,表情呆滯,就像佁然一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佁然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佁然不知所措。
2. 她看到那么多人在等她,一時之間佁然不知所措。
3. 小明第一次上臺演講,緊張得佁然不知所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佁然的發音“yǐ rán”與“一然”(意為一片寧靜)進行聯想。當遇到突發情況時,人們的寧靜狀態會被打破,變得呆滯、驚訝,即佁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的成語,如“驚詫萬狀”、“驚魂未定”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聽到老師要布置一堆作業時,佁然不知所措。
2. 初中生(13-15歲):當他看到考試的試卷時,他佁然不知道從何做起。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他佁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面試時被突如其來的問題佁然不知所措。
5. 成年人:當他聽到自己的親人遇到意外時,他佁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