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鋤強扶弱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qiáng fú r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鋤強扶弱是指對抗強暴,幫助弱小,保護弱者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鋤強扶弱強調的是對于不公正行為的抵制和對弱者的關愛。它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到正義的事業中,保護弱小者的權益,反對欺壓和壓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鋤強扶弱常用于形容對不公正行為或者對弱者的保護和幫助。可以用于討論社會問題、道德教育以及個人行為準則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靈公》中有一段話:“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通過文章交流來結交朋友,并且通過朋友的幫助來輔佐仁德。后來,這句話演變為成語“鋤強扶弱”,強調了在社會中幫助弱者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鋤強扶弱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形容詞組成。其中,“鋤”表示對抗和抵制,“強”表示強暴和不公正,“扶”表示幫助和支持,“弱”表示弱小和無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民,我們應該積極鋤強扶弱,為社會公正貢獻力量。
2. 他經常參加各種慈善活動,鋤強扶弱成為他的人生信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農耕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田地里鋤地,他用鋤頭抵抗強硬的土塊,同時用手扶持嫩苗,保護它們生長。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鋤強扶弱”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仁義道德觀念,以及現代社會中的公平正義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鋤強扶弱,不欺負弱小的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鋤強扶弱,關心班級中的困難同學。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應該積極鋤強扶弱,為弱者爭取平等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