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疇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書〉田地,田野。
[構成]
并列式:田+疇
英文翻譯
1.[書] fields; farmland
詳細解釋
(1).泛指田地。《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孫希旦 集解引 吳澄 曰:“田疇,謂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 漢 賈誼 《新書·銅布》:“銅布於下,採銅者棄其田疇,家鑄者損其農事,穀不為則鄰於饑。” 宋 范仲淹 《稼穡惟寶賦》:“田疇播殖之時,豈慙種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園后為籬柵,有門在正中偏右,園外一片田疇。”
(2).指封地。《韓詩外傳》卷三:“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羣臣。” 唐 元稹 《陽城驛》詩:“我實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疇。”
(3).指農業。《南齊書·州郡志上》:“ 鬱州 在海中,周迴數百里,島出白鹿土,有田疇魚鹽之利。”
(4).田官。《文子·自然》:“昔 堯 之治天下也, 舜 為司徒, 契 為司馬, 禹 為司空, 后稷 為田疇, 奚仲 為工師。”
成語(Idiom):田疇 (tián chóu)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c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田地、農田。比喻事物的范圍或領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疇是由“田”和“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田”是指農田、田地,“疇”是指界限、范圍。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的范圍或領域。比喻一個人或一件事所涉及的范圍或領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人或事物的范圍,或者表達某個領域的專業性或廣泛性。可用于文章、演講、討論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記載:“夫太史公之著書,以紀事者,未有能盡其言者也,故著之以表其事之大略,其細者略之。”這句話中的“事之大略”中的“大略”即指田疇。后來,人們將“田疇”引申為事物的范圍或領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田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涵蓋了廣泛的知識田疇。
2. 他在音樂界有著很高的造詣,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人物。
3. 這個項目的成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拓展了我們的研究田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田疇”聯想為農田上的界限,表示事物的范圍或領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領域或范圍相關的成語,如“江湖”、“天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田疇里有很多蔬菜和水果。
2. 初中生:歷史學家通過研究不同國家的歷史,拓寬了自己的學術田疇。
3. 高中生:他在科學研究領域有很高的造詣,是該領域的專家之一。
4. 大學生:這個研究項目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是一個跨學科的田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