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吞吐拳(tūn tú quán)
發音(Pronunciation):tūn tú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或行動矛盾不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吞吐拳源于《戰國策·齊策四》:“齊將吞吐,言不可信。”吞吐拳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言行相互矛盾,不一致。比喻說話反復無常,言而無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吞吐拳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一致,或者說話反復無常,不守信用。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一個問題上的矛盾態度,或者形容某人在不同場合下表現出不同的言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吞吐拳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的將領因為言行不一致,不守信用而被人詬病,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吞吐拳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動詞和一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一套做一套,真是個吞吐拳。
2. 這個人吞吐拳,別輕易相信他的承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吞吐拳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左手吞,右手吐,然后兩手同時做出矛盾的動作,形成一個矛盾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行不一致相關的成語,如“口是心非”、“言而無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明明答應了我會幫忙,結果卻不來了,真是吞吐拳。
2. 初中生:我覺得他說的話都不可信,他就是個吞吐拳。
3. 高中生:這個政客在不同場合下說的話完全矛盾,真是個吞吐拳。
4. 大學生:他一會兒說支持這個政策,一會兒又反對,簡直就是個吞吐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