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絫
成語(Idiom):黍絫(shǔ zé)
發音(Pronunciation):shǔ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思想、行為純正、高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黍,古代一種粟類作物,有時也泛指粟類作物;絫,古代一種細麻,用以制作細布。黍絫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思想純正,行為規矩,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黍絫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可以用于夸獎、贊美他人的純正品質和高尚道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黍絫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明確,但黍絫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二年》中,用以形容昭公的品德高尚。后來,黍絫逐漸成為夸獎人品高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黍絫為形容詞短語,由“黍”和“絫”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為人黍絫,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愛。
2. 她的高尚情操使她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黍絫之人。
3. 這個社區的居民都非常黍絫,互相幫助,和睦相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黍絫這個成語??梢韵胂笠活w高高聳立在田野中的黍子,周圍纏繞著細麻織成的布,象征著高尚的品德和純正的思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道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應該做一個黍絫的好孩子,要誠實守信。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是個黍絫的人,他總是幫助別人,大家都很喜歡他。
3. 高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培養自己成為黍絫的人,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