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遲
基本解釋
稍待;稍延緩。 宋 楊萬里 《送喻叔奇工部知處州》詩:“新國小遲懷印綬,故園暫許理漁竿。” 宋 陳亮 《送陳給事去國啟》:“未能自處於無嫌,是以小遲而未見。”
成語(Idiom):小遲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遲緩,做事不積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遲是由“小”和“遲”兩個字組成,表示行動慢、做事拖延。形容一個人做事不積極、拖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遲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不積極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工作效率低下、拖延時間、缺乏行動力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遲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人叫遲舉,他做事總是拖拖拉拉,行動遲緩。有一次,他被朋友約請去喝酒,但是他一直拖到天黑了才走,結果錯過了朋友的宴會。朋友們無奈之下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遲”。后來,人們用“小遲”來形容行動遲緩、做事不積極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總是小遲,不積極主動。
2. 這個同學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原因是他做事太小遲了。
3. 領導對他的工作不滿意,認為他太小遲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小遲”和一個行動遲緩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想象一個小人在慢悠悠地走路,或者一個烏龜在爬行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小遲”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行動遲緩、不積極相關的成語,如“拖泥帶水”、“慢吞吞”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上學總是小遲,經常遲到。
2.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小紅一起做作業,她總是小遲,拖延時間。
3. 初中生:老師對他的課堂表現不滿意,認為他太小遲了,需要提高自己的積極性。
4. 高中生:我覺得自己做事有些小遲,需要改進時間管理和行動力。
5. 大學生:在大學里,不能再做小遲的人了,要學會主動、積極地面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