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
基本解釋
植物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草篇》:“三白草,此草初生不白,入夏葉端方白,農人候之蒔田,三葉白,草畢秀矣。其葉似薯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三白草》:“三白草,生田澤畔,三月生苗,高二三尺。莖如蓼,葉如章陸及青葙。四月其顛三葉,面上三次變作白色,餘葉仍青不變。俗云:一葉白,食小麥;二葉白,食梅杏;三葉白,食黍子。”
英文翻譯
1.saururus chinensis
成語(Idiom):三白草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bái c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頭發、胡須或胸前的白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白草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包括“三”、“白”和“草”。其中,“三”表示數量,意指多個;“白”表示顏色,指的是白色;“草”表示植物。整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體上的白發,特別是頭發、胡須或胸前的白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年老或年紀大了,頭發或胡須變白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衰老或老練,也可以用來表示對長者的尊重和敬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與三白草有關。故事中,一位名叫衛青的將軍在戰斗中表現出色,但他的頭發卻在很短的時間內變得全白。他的部下問他為什么會突然變白,他回答說:“是因為我在戰斗中,為了國家和人民而奮斗,壓力太大,所以我的頭發變白了。”從此,人們就用“三白草”來形容人因為辛勞或壓力過大而頭發變白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順序要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雖大,但面色紅潤,沒有一根三白草。
2. 這位老人的三白草顯露出他多年的辛勞和經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白草”與人體上的白發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頭頂有三株草,而這些草都是白色的,代表著人體上的白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年齡、尊重等相關的成語,如“皓首窮經”、“飽經風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的頭發有很多三白草,說明她已經年紀很大了。
2. 初中生:爺爺的胡須上長滿了三白草,看起來很有魅力。
3. 高中生:這位老師雖然年紀不大,但他臉上已經有了三白草,看起來很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