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執
成語(Idiom):拘執 (jū zhí)
發音(Pronunciation):jū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思想或行為固執、狹隘,不愿意接受新觀念或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拘執是由“拘”和“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拘指固執、狹隘,執指堅持、持守。拘執形容一個人思想僵化,不愿意接受新的觀念或改變,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非常狹隘固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改變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官僚主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拘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莊子和齊宣王的對話。齊宣王認為自己是萬物之王,莊子則以自然界萬物的無為而成為王者。莊子告訴齊宣王,他的思維過于拘執,只看到了一部分,而沒有看到事物的整體。這個故事揭示了人們拘執思維的弊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拘執了,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
2. 這位老師太拘執了,總是固守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肯改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拘執理解為“拘束執著”,意味著思維受限,固守自己的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思維開放、接受新觀念相關的成語,如“開明”、“開闊眼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太拘執了,不肯嘗試新的游戲。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在學習上太拘執,不愿意嘗試新的學習方法。
3. 高中生:他的拘執思維讓他錯過了很多機會。
4. 大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不要陷入拘執的思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