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折齒
基本解釋
喻過分溺愛子女。典出《左傳·哀公六年》:“ 鮑子 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杜預(yù) 注:“孺子, 荼 也。 景公 嘗銜繩為牛,使 荼 牽之, 荼 頓地,故折其齒。” 清 黃遵憲 《長子履端生》詩:“剛是花生日,春風(fēng)藹一廬。愛防牛折齒,慚詠《鳳將雛》。”
成語(Idiom):牛折齒
發(fā)音(Pronunciation):niú zhé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能言善辯,能把別人的話反駁得體無完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牛齒是堅硬的東西,牛折齒意指牛的牙齒都能被人折斷,形容人的辯才非常厲害,能夠?qū)e人的話反駁得體無完膚,無法辯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辯論比賽中的高手,或者形容某人的辯才非常出色,能夠輕易擊敗對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爾雅·釋詁》中有記載:“牛齒,人名,齊國有人,能辯駁。”這說明牛折齒的起源與古代齊國的一個人物有關(guān),他擅長辯駁,口才極好,能夠?qū)e人的話反駁得體無完膚,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由“牛”、“折”、“齒”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才真是牛折齒,無人能敵。
2. 在辯論賽上,他展現(xiàn)出了牛折齒的口才,輕松擊敗了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牛的牙齒非常堅硬,但被人折斷的形象來記憶,同時可以想象牛折齒的人非常厲害,能夠?qū)e人的話反駁得體無完膚。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舌戰(zhàn)群儒”、“口若懸河”等,拓展自己的詞匯量和口語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辯論能力真是牛折齒,每次都能說服大家。
2. 初中生:他在辯論賽上展現(xiàn)出了牛折齒的口才,贏得了比賽。
3. 高中生:作為辯論隊的隊長,他的牛折齒能力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優(yōu)勢。
4. 大學(xué)生:他在辯論賽中的牛折齒表現(xiàn)令人印象深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