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盡收眼底
發音(Pronunciation):jìn shōu yǎn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盡收眼底意為完全看到、觀察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目光所及之處,無一不被看到或觀察到。形容視野開闊,觀察細致入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能夠看到或觀察到所有的細節、情況或景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竇融傳》中有一段記載:竇融年輕時曾去拜訪王莽,當時竇融看到王莽收藏的珍寶、文物等,他用“盡收眼底”來形容自己看到的一切。后來,這個形容詞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觀察到一切細節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賓結構,其中“盡收”為動詞短語,表示完全看到;“眼底”為名詞短語,表示眼睛底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高處,盡收眼底的風景美不勝收。
2. 這個攝影師的鏡頭能夠盡收眼底,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間。
3. 在這個展覽中,你可以盡收眼底各種精美的藝術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盡收眼底”與“完全看到”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處,能夠完全看到周圍的一切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視覺相關的成語,如“目不暇接”、“目瞪口呆”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站在山頂,盡收眼底的美麗風景。
2. 初中生(13-15歲):在博物館里,我盡收眼底各種珍貴的文物。
3. 高中生(16-18歲):這部電影的畫面非常精美,能夠讓觀眾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