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骨
成語(Idiom):竹節骨(zhú jié gǔ)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jié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骨架或身體骨骼結構良好、健壯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竹節骨形容人的身體骨骼結構堅硬、有力,像竹子的節一樣堅固。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體骨架結實、健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人的身體健康、結實有力,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堅強、意志堅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竹節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左傳》。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國的經過。管仲身材矮小,但非常有力,齊桓公就形容他為“竹節骨”,意思是管仲雖然身材不高,但是身體骨骼結實,有力量。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的身體結構堅硬有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為人的名詞+謂語為“竹節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年紀大了,但依然保持著竹節骨般的健康身體。
2. 這位運動員的竹節骨讓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竹子的節堅固、有力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骨骼像竹子的節一樣堅硬有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用法和意義,可以查閱成語詞典或相關的學習資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個竹節骨,他每天都鍛煉身體很健康。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變得像竹節骨一樣堅強,面對困難不退縮。
3. 高中生:他的竹節骨讓他在籃球比賽中表現出色,成為了隊伍的核心。
4. 大學生:只有擁有竹節骨般的意志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