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
基本解釋
(1).稱人有預示將來要謀反的骨相。《三國演義》第五三回:“吾觀 魏延 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
(2).引申為陰謀造反。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今有 周錫能 反骨偏心,串同妖人回朝,內應謀反。”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諭李昭壽書》:“竟不意爾乃反骨之人。”
成語(Idiom):反骨(fǎn gǔ)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性格倔強,不服從權威,違抗常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骨一詞形容一個人有堅定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思想,不順從權威和常規規定。這個人會敢于挑戰權威,不屈服于外界的壓力。他們通常有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堅守自己的信仰和立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骨一詞常用于形容一些不聽話,不服從規則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敢于表達自己獨立思想的人。此外,反骨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特立獨行,不按常理出牌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反骨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個著名的故事是關于宋朝文學家辛棄疾的。辛棄疾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他在文學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表達方式,因此常常與當時的文壇權威產生沖突。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社會不公和政治腐敗的批評,因此被視為“反骨”之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反”表示違抗,抗拒,“骨”表示骨氣,意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很反骨,總是不聽話。
2. 她的行為舉止總是讓人覺得很反骨。
3. 這個學生對老師的要求總是反骨,從來都不按照規定做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堅硬的骨頭相連想象,表示一個人有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敢于與權威對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逆來順受”、“不拘小節”等,來擴大對于個人性格和態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總是反骨,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他是個很反骨的人,總是違反學校的規定。
3. 高中生:她的個性很反骨,總是表達自己的獨立思想。
4. 大學生:這個社團里有很多反骨的成員,他們敢于挑戰權威。
5. 成年人:他的反骨精神讓他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