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月
成語(Idiom):暈月(yūn yuè)
發音(Pronunciation):yūn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暈月是指月亮被云霧遮擋,看不清楚的景象。也比喻眼前事物模糊不清,無法辨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暈月源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詩:“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這里描繪了一幅月色明亮、星光閃爍的夜晚景象,但詩人卻感嘆自己的孤獨,因為他無法與心中所愛的人相會。從此,人們將月亮被云霧遮擋,無法看清的景象比喻為暈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暈月常用于形容眼前事物模糊不清,看不清楚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描繪人們對某個問題或情況無法理解、無法辨認的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暈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琵琶行》詩,由于白居易的詩作流傳廣泛,暈月這個成語也因此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暈月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組合,形容詞“暈”表示模糊不清,名詞“月”表示月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眼睛暈暈的,看不清楚前方的路。
2. 這幅畫的色彩太過濃烈,讓人感覺有些暈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暈月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月圓之夜,但月亮卻被云霧遮擋,無法看清。這樣的景象會讓人感到暈眩,無法確定方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月亮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例如:“皓月當空”、“月下老人”、“明月清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晚上看月亮的時候,突然起了一層云霧,月亮變得暈暈的。
2. 初中生:這幅畫的色彩太過濃烈,讓人感覺有些暈月,不太容易辨認出畫中的物體。
3. 高中生:在這個問題上,我感到有些暈月,無法確定正確的答案。
4. 大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會遇到暈月的時刻,需要冷靜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