彀弓
成語(Idiom):彀弓
發音(Pronunciation):gòu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弓弩張力十足,即將發射箭矢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彀弓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彀者,張弓也。” 彀弓是古代一種強力的弓弩,表示弓弩已經拉開,即將射出箭矢。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氣勢或事物的緊張程度達到了極限,即將達到高潮或爆發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士氣高昂,氣勢洶洶,或形容事物即將到達緊要關頭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戰爭,楚國軍隊圍困晉國國都。晉國國君畢公高率領守軍奮勇抵抗,士氣高昂。有一天,楚軍突然攻城,畢公高親自上城墻,拉開彀弓,箭如雨下,成功擊退了楚軍。此后,人們用“彀弓”來形容人的士氣高昂,氣勢洶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彀弓”,沒有固定的搭配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彀弓之勢,氣勢如虹。
2. 這個項目即將進入決勝階段,緊張氣氛如同拉開的彀弓一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彀弓想象成一個張開的弓,箭矢即將射出的形象。可以通過想象彀弓的形狀和箭矢的緊張狀態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弓弩文化,了解弓弩的歷史、結構和使用方法,以及與弓弩相關的其他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比賽中打出了彀弓之勢,最后取得了勝利。
2. 初中生:考試前,同學們都緊張得像拉開的彀弓,準備迎接挑戰。
3. 高中生: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出了彀弓之勢,努力爭取最好的成績。
4. 大學生:創業者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展現出了彀弓之勢,不斷追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