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人書會
基本解釋
宋 元 才人組織的團體,專門從事編寫戲劇、曲詞、小說等活動。 元 無名氏 《藍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專,這的是才人書會剗新編。”參見“ 才人 ”。
成語(Idiom):才人書會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ái rén shū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有才華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學問、討論文藝等事宜的場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才人書會是指有才華的人(才人)聚集在一起(書會)進行學術、文藝等方面的交流和討論。這個成語強調了才華人士的聚集和他們共同追求知識的場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才人書會常常出現(xiàn)在學術會議、文學沙龍、藝術展覽等場合,是學者、作家、藝術家等聚集一堂,互相交流、切磋學問的重要場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才人書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段文字描述了劉禹錫居住的陋室,但他認為自己的陋室中聚集了才華出眾的人士,因而陋室也成為了才人書會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定期在家中舉辦才人書會。
2. 這個文學沙龍是一個很好的才人書會場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才人書會”與學術交流、文學沙龍等相關的場合聯(lián)系起來,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來加深對才人書會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書院、詩會等相關概念,以及與才人書會有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每周都有一個才人書會,大家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參加一場真正的才人書會,和其他有才華的人一起交流學問。
3. 高中生:在大學里,我希望能夠組織一個才人書會,為同學們提供一個交流學術、分享創(chuàng)作的平臺。
4. 大學生:參加才人書會是我提高自己學術水平和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