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箋
基本解釋
猶上表。《三國志·吳志·孫奮傳》:“ 奮 怒,不從命,又數越法度。 恪 ( 諸葛恪 )上牋諫。”《梁書·柳惲傳》:“ 惲 上牋陳便宜,請城平之日,先收圖籍及遵 漢祖 寬大愛民之義。 高祖 從之。” 宋 范成大 《吳郡志·牧守》:“ 殷祐 為 吳郡 內史,上牋論 顧榮 功高,贈典不稱。”
成語(Idiom):上箋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寫在紙上的文書或信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箋是一個古代的詞語,指的是將文字寫在紙上的文書或信件。這個成語強調了書寫的重要性和紙張在傳遞信息方面的作用。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書寫的能力和文字的表達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箋這個成語可以在書寫、文化傳統和交流方面的場景中使用。它可以用來形容寫作、書信交流、文化傳承和文字表達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上箋也可以指代寫在紙上的各種文書,如公文、合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當時,吳起向孫子請教軍事之道,孫子用筆寫了一篇《孫子兵法》給吳起。吳起看到孫子寫在紙上的文字,深感文字的重要性和學習的必要性。從此,上箋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書寫和文字表達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shàng):在上面;箋(jiān):紙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一張上箋表達了對老師的感謝之情。
2. 這封上箋里的內容非常重要,請您務必認真閱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上箋”這個成語與書寫和紙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在寫字時,將筆尖放在紙上,通過書寫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這樣的記憶聯想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書法和紙張的歷史,以及它們在文化傳統和交流中的作用。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書寫和文字表達相關的成語,如“紙上談兵”、“紙上談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在上課時寫了一張上箋,表達了對媽媽的感謝。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上箋,介紹我們的暑假生活。
3. 高中生:我用一張上箋給朋友寫信,告訴他我即將離開這個城市。
4. 大學生:我在上箋上寫下了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和計劃。
5. 成年人:我用一張上箋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我的同事們對我的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