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狀
成語(Idiom):概狀
發音(Pronunciation):gài zh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狀大致相似,但細節有所不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概狀是一個用來形容物體外觀或形態相似,但細節差異較大的詞語。它可以用來描述事物的外表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有著不同的特點或屬性。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在觀察事物時,不能只看表面相似之處,還需要關注細節的差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概狀常用于描述人物、事物或情況的相似之處和差異之處。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學創作、演講演講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概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二十九·孟子荀卿列傳》中。故事講述了孟子和荀卿在討論人性善惡的問題時,孟子用“概狀”來形容人們的行為和道德品質,強調了人們的相似之處和差異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概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幅畫看起來概狀,但細節上卻有很大的差異。
2. 這兩個人的思維方式概狀,但在處理問題時有著不同的方法。
3. 這兩個方案雖然概狀,但在實施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概狀”這個詞語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想象兩個形狀相似的物體,但在細節上有所不同,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成語的用法和故事起源,可以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或成語詞典,深入了解成語的背景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兩個水果看起來概狀,但一個是蘋果,一個是梨。
2. 初中生:這兩個人的興趣愛好概狀,但一個喜歡運動,一個喜歡音樂。
3. 高中生:這兩個城市的發展規劃概狀,但在實施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