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公
基本解釋
(1).土地神。又稱土神。 漢 王符 《潛夫論·巫列》:“土公、飛尸、咎魅、北君、銜聚、當路、直符七神,及民間繕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當憚也。”《太平御覽》卷三七引 三國 吳 裴玄 《新言》:“俗間有土公之神,云土不可動。” 宋 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冬日五》詩:“乾高寅缺筑牛宮,巵酒豚蹄酹土公。”
(2).古星名。屬壁宿,共二星。舊說,主營造宮室。
(3).方言。專管掩埋尸體的人。《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未埋三個死人仔,就要想做土公。”
成語(Idiom):土公
發音(Pronunciation):tǔ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土地公公,是民間信仰中土地神的別稱,也可以指土地公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公一詞源自漢語,是指土地公公,是民間信仰中土地神的別稱,也可以指土地公廟。土地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土地的守護神,可以保佑農田的豐收和人們的平安。土公被視為農村社會的神明,人們常常在田間地頭或村莊中建立土地公廟,供奉土地公,以祈求土地的保佑和祥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公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地方或一個人的土氣、樸實和傳統。在口語中,土公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土里土氣、土洋結合或者思想保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公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耕社會。當時人們對土地的重視和崇拜使得土地神成為了民間信仰的重要對象。土地公作為土地神的代表,被供奉和崇拜,人們相信土地公可以保佑農田的豐收和人們的平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土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土”表示土地,而“公”表示公公或廟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土公,從小生活在農村,對現代都市生活一無所知。
2. 這個小鎮上有一座古老的土公廟,每年都有很多人前來祈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土地公和農田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土地公神明莊嚴地坐在農田中,保佑著農民的勞動和豐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民間信仰和土地神的文化背景,以及其他與土地相關的成語,如“土豪”、“土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去土公廟祈禱,希望明年的莊稼能長得更好。
2. 初中生:他的穿著和言談舉止都很土公,一點都不時尚。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建設還很土公,需要更多的現代化設施和服務。
4. 大學生:他是個土公,對新潮的事物一點都不感興趣。
5. 成年人:他雖然長得土公,但是內心卻很善良和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