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鼎
成語(Idiom):羞鼎 (xiū dǐng)
發音(Pronunciation):xiū d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為自己的不配而感到羞愧和慚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羞鼎,比喻因為自己的不配而感到羞愧和慚愧。成語源于《詩經·魏風·碩人》:“鼎之承載,民之康寧。我姑酌之,其惟昭昭。”其中“我姑酌之,其惟昭昭”意為我雖然不配,但是昭昭明德的鼎仍然承載著國家的安寧。后來,人們用“羞鼎”來形容因為自己的不配而感到羞愧和慚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因為自己的能力、地位、品德等不配而感到羞愧和慚愧的情境。可以用于自我評價、批評他人或者形容某種情況下的尷尬和慚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魏風·碩人》中的《鼎之承載,民之康寧》故事,講述了一個明德的鼎仍然承載著國家的安寧,雖然鼎很重,人們卻因為鼎的價值而感到羞愧和慚愧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自己的無能而感到羞鼎。
2. 她因為自己的過錯而感到羞鼎。
3. 在面對困難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而不是感到羞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巨大的鼎面前,因為自己的不配而感到羞愧和慚愧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詩經》中的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古代成語的來源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而感到羞鼎。
2. 初中生:他因為在比賽中犯了錯誤而感到羞鼎。
3. 高中生:她因為自己的成績不如別人而感到羞鼎。
4. 大學生:他因為沒有好好準備考試而感到羞鼎。
5. 成年人:我因為自己的行為不當而感到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