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倫
基本解釋
清 代在東北、 蒙古 、 新疆 等邊地要隘處設官兵了望戍守,并兼管稅收等事的地方叫卡倫。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 烏魯木齊 遣犯 劉剛 ……將出境矣,夜遇一叟,曰:‘汝逋亡者耶?前有卡倫,恐不得過。’”注:“卡倫者,戍守瞭望之地也。” 清 龔自珍 《蒙古臺卡志序》:“卡倫:以山為卡倫,以河為卡倫,以樓望為卡倫,二十五部四 喀爾喀 如其境。”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御營制度》:“前鋒營相形勢設卡倫於路左右,各豎飛虎旗幟以為偵哨,以禁行人之諠囂者。”
成語(Idiom):卡倫
發音(Pronunciation):kǎ l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因為受到限制而無法自由發展。也可以指某種條件或規定對人或事物的限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卡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卡”指的是被卡住、限制,而“倫”指的是規則、條例。卡倫一詞表示被限制或受到規則束縛,無法自由發展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卡倫一詞常用于描述個人、組織或社會在某種條件或規定下受到限制的情況。比如,一個人的才能因為某種限制而無法得到充分發展,可以說他被卡倫了;一個企業因為市場環境的限制無法擴大業務,也可以說它被卡倫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卡倫一詞的起源并無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漢字的意義和用法組合而成的成語。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受到限制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卡倫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固定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創意因為版權問題被卡倫了。
2. 這個項目由于資金不足被卡倫了。
3. 他的發展受到了家庭的卡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卡倫”與“被限制”、“受規則束縛”等概念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卡住無法自由行動的情景,或者想象被規則限制的事物無法自由發展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卡倫相關的成語,如“束縛手腳”、“被禁錮”等。也可以了解相關的詞語,如“限制”、“規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因為家長的規定不能在晚上玩電腦游戲,感覺自己被卡倫了。
2. 初中生:因為學校的規定,我們不能在教室里吃零食,感覺被卡倫了。
3. 高中生:由于考試的壓力和各種規定,我們的生活被卡倫得很緊。
希望這個關于“卡倫”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