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枊
基本解釋
拴馬的柱子。《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督郵以公事到縣, 先主 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繫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三年》:“﹝ 劉裕 ﹞嘗與 刁逵 樗蒲,不時輸直, 逵 縛之馬枊。” 胡三省 注:“枊,魚浪翻,繫馬柱也,又五剛翻。” 清 錢謙益 《天都峰》詩:“絶陘引猿臂,缺竇縛馬枊。”
成語(Idiom):馬枊(mǎ ān)
發音(Pronunciation):mǎ 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堅硬、不易彎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枊是一個古代的稱謂,用來形容馬的嘴巴堅硬,不易受控制。后來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堅硬、不易彎曲的性格或特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堅強、剛毅,不易受外界影響或改變。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特征,如堅硬的物體、不易彎曲的材料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莊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馬枊的人。他是一個性格堅強、不易被外界影響的人,因此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堅硬、不易彎曲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枊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組合,其中形容詞“馬”表示堅硬、強壯,名詞“枊”表示嘴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性格像馬枊一樣堅強,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這塊石頭像馬枊一樣堅硬,用普通的工具根本無法打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馬的嘴巴堅硬的特征,將“馬枊”與堅硬、不易彎曲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堅硬、不易彎曲相關的成語,如“鐵杵成針”、“鐵石心腸”等,拓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意志像馬枊一樣堅硬,不會被困難打倒。
2. 初中生:這個問題很難,需要像馬枊一樣堅持下去才能解決。
3. 高中生:他的性格像馬枊一樣堅硬,不受他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