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踰
成語(Idiom):忝踰(tiǎn yú)
發音(Pronunciation):tiǎn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忝踰是指自謙自貶,感到自己比不上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忝踰是由兩個成語組成的,忝(tiǎn)表示自謙自貶,踰(yú)表示超過。忝踰的意思是自謙自貶,感到自己比不上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忝踰常用于自謙的場合,用來表達自己對他人的佩服和自己的謙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忝踰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公冶長》。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非常聰明,但他卻總是自謙自貶,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人。孔子對他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一個人不被別人所知道而不生氣,不也是一個君子嗎?從此,忝踰成為了形容自謙自貶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忝踰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但他還是忝踰自己的不足。
2. 雖然他是個有才華的音樂家,但他總是忝踰自己的表演水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忝踰這個詞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山上,而別人在更高的山上,自己不禁感到自卑和自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忝踰相關的成語,如忝列(自謙地排在后面)、忝陪(自謙地陪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我在班上成績很好,但我還是忝踰我妹妹的繪畫才華。
2. 初中生:盡管我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但我還是忝踰我父親的工作成就。
3. 高中生:我雖然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我還是忝踰我的老師們的學術造詣。
4. 大學生:即使我在實習中表現出色,但我還是忝踰我的同事們的專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