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項
基本解釋
(1).位置或次序在前的。
(2).頭領,首領。 宋 岳飛 《分撥軍馬狀》:“統率 馬友 并本路 李宏 、 吳錫 、 韓京 諸頭項軍馬,前來措置掩殺 曹成 。” 宋 李綱 《與潘子賤龍圖書》:“招捕羣冠十餘及頭項,踰三萬人。”《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此時 蒙古 病者眾,十七頭項皆在京城。”
(3).項目,門類。 宋 蘇軾 《省試放榜后札子·乞不分差經義詩賦試官》:“若必用本科各考所試,則經義、策論、詩、賦四場,文理不同,亦須各差試官一人而后可。此本議者私憂過計,而有司不察,便為創立此條,使一試院中有兩頭項試官,自有科場以來,無此故事。”《朱子語類》卷五九:“以此知這道理雖然説得有許多頭項,看得熟了,都自相貫通。”
(4).職務,級別。《水滸傳》第六回:“僧門中職事人員,各有頭項。且如小僧做箇知客,只理會管待往來客官僧眾。”
(5).綱領,主腦。《朱子語類》卷十二:“不要因一事而惹出三件兩件。如此,則雜然無頭項,何以得他專一!”
(6).猶蹤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俠女》:“妾 浙 人。父官司馬,陷於仇,彼籍吾家。妾負老母出,隱姓名,埋頭項,已三年矣。”
成語(Idiom):頭項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頭和脖子,也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領導地位或權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頭項”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頭”和“項”。其中,“頭”指人的頭部,代表著一個人的首領、領導地位或權威;“項”指脖子,是連接頭部和身體的部位。因此,“頭項”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頭和脖子,也可以用來比喻一個人的領導地位或權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領導地位或權威,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人在某個領域的權威地位。例如,可以說某位教授是該學科的頭項,表示他在該學科中具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頭項”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可考。這個成語的意思比較直觀,可以通過理解“頭”和“項”兩個詞的含義來推測其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頭項”由兩個詞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界的頭項地位使得他的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
2. 這位教授因為在科研領域的頭項地位,受邀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頭項”這個成語與形象的頭和脖子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想象一個人的頭和脖子,表示這個人的領導地位或權威,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頭項”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領導地位、權威相關的成語,如“頭頭是道”、“一言九鼎”等,來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班長是我們班的頭項,大家都很尊敬他。
2. 初中生:這位校長在學校里的頭項地位非常高,他的決策對學校有很大的影響。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創始人是該行業的頭項人物,他的經驗和見解非常有價值。
4. 大學生:這位教授在學術界的頭項地位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備受關注。
5. 成年人:他在這個行業的頭項地位讓他成為了各大媒體的焦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