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敲才
基本解釋
亦作“喫敲才”。詈詞。猶言該打死的家伙。敲,打死。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四折:“若不是江村四月正農忙,扯住那吃敲才決無輕放。”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三折:“那妮子赤的應了一聲,早是這吃敲才膽硬。” 明 湯顯祖 《紫釵記·計哨訛傳》:“今番夜,倩你教喫敲才,好歹將意兒團弄,他歸來時,徒扭碎花枝打。”
成語(Idiom):吃敲才
發音(Pronunciation):chī qiāo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需要經過磨礪、錘煉,才能發揮出真正的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吃敲才是一個形容人才需要經歷困難和挫折才能真正成長和發揮才能的成語。類似于鋼鐵需要經過火燒、敲打才能變得堅固一樣,人的才能也需要經過各種考驗和磨礪才能真正顯現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吃敲才常用于形容人才的培養過程,強調通過經歷困難和挫折才能真正成長。可以用于教育領域、職場等各種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吃敲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戲曲《觀音菩薩三度阿鼻地獄》中。故事中,觀音菩薩幫助罪人度過地獄的磨煉,將他們救出地獄。其中有一位叫做吃敲才的罪人,他因為吃了許多敲打的苦頭,才能改過自新,最終得到了救贖。這個故事成為了吃敲才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吃敲才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吃和敲都是動詞,才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吃敲才的人,經歷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2. 在職場上,吃敲才的人往往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壓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吃敲才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吃一塊鋼鐵,然后用錘子敲打這塊鋼鐵,最終鋼鐵變得堅固。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人才培養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鍥而不舍”、“精衛填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知道了,吃敲才意味著只有經過努力和磨礪,才能變得更好。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籃球隊員都是吃敲才的,他們每天都在訓練場上苦練,才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我覺得吃敲才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只有通過克服困難,才能真正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