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ù bàng xiāng chí, yú wēng dé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兩個勢力相持不下,最后第三者得利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兩個勢力相持不下,最后第三者趁機得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對立的勢力互相制約,最終給第三方帶來利益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或團體爭斗的過程中,被旁觀者或利益相關(guān)者趁機獲利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只鷸和一只蚌在海灘上相持不下,一位漁翁見狀,趁機拾起蚌,鷸見狀也飛走了。漁翁因此得到了蚌的收獲,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鷸蚌相持,漁翁得利,由兩個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描述現(xiàn)象,后一部分是結(jié)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內(nèi)部的權(quán)力爭斗中,兩個高層領(lǐng)導(dǎo)互相對峙,最后卻被一個普通員工趁機得利。
2. 這兩個政黨一直在競爭,但最終卻被第三個政黨趁機獲得了選民的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只鷸和一只蚌在海灘上相持不下,而漁翁則趁機得到了利益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坐山觀虎斗”、“圍魏救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和小明在比賽中一直互相超越,最后卻被小紅趁機得利。
2. 初中生:兩個國家一直在爭奪領(lǐng)土,最后卻被第三個國家趁機獲得了經(jīng)濟利益。
3. 高中生:這兩個公司一直在競爭市場份額,最終卻被一家新興企業(yè)趁機崛起并獲得了市場主導(dǎo)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