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口子
基本解釋
乞丐。《人民文學》1980年第4期:“這里漫山白銀,社員反倒成了討口子。”《劇本》1981年第2期:“我輩窮戲班子,兩個肩頭搭一個嘴巴,叫花子貶了討口子在,又何懼舍命陪君子呢?”
成語(Idiom):討口子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kǒu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四處求助、討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口子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口子指的是破綻、漏洞。討口子的意思是指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四處求助、討教。這個成語中的“口子”比喻問題的破綻,而“討”則表示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辦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口子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主動向他人請教、求助,以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辦法。可以用于描述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時積極主動地向他人請教、尋求幫助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口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楊守敬的人,他在出去辦事時,不小心掉了一塊寶玉。他急忙找人幫助,希望能夠找回寶玉。最后,他通過討口子的方式,最終找到了失落的寶玉。這個故事成為了“討口子”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遇到困難時總是喜歡討口子,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建議。
2. 我們應該勇于討口子,不懂就問,不明白就請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討口子”與尋求幫助、解決問題的行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遇到問題時主動去討教,尋找問題的破綻,從而解決問題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尋求幫助、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如“問道于盲”、“請教于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習數學時遇到了困難,就去找老師討口子,老師幫我解答了問題。
2. 初中生:我在寫作文時不知道如何下筆,就向同學請教,討口子后我才有了靈感。
3. 高中生:我在準備高考時遇到了很多難題,我會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討口子,希望能夠找到解決方法。
4. 大學生:我在研究論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就去請教導師,討口子后我才能夠順利完成論文。
5. 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我會主動向同事和領導請教,討口子后才能夠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