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趨
基本解釋
(1).謂入朝不急步而行。封建時代人臣入朝必須趨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趨是皇帝對大臣的一種殊遇?!?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蕭相國世家》:“於是乃令 何 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薄?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任昉<齊竟陵文王宣公行狀>》:“又詔加公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張銑 注:“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趨走?!薄吨軙れo帝紀》:“庚子,詔 趙 、 陳 、 越 、 代 、 滕 五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br>(2).不追逐;不追求?!?a href="/r_ci_42cc8f45b7cf44f892515e7d9d653200/" target="_blank">韓非子·亡徵》:“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wù)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
(3).不迅速。見“ 不趨事 ”。
成語(Idiom):不趨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追求,不迎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趨指的是不追隨、不迎合。它強調(diào)了一個人不隨波逐流、不盲從、不追求世俗的虛榮和浮華。這個成語表達了一個人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被外界的誘惑和壓力所左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趨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隨大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能夠堅定不移地選擇正確的道路。此外,不趨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追求虛榮和權(quán)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荀子·勸學篇》中。荀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強調(diào)了不追隨、不迎合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人應(yīng)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被外界的影響所左右。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趨是由“不”和“趨”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不”表示否定,“趨”表示追隨。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趨”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不趨時尚,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格。
2. 盡管有很多人反對他的決定,但他始終堅持不趨世俗的誘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趨”與“不追隨”進行聯(lián)想來記憶。不追隨即不趨,意味著不隨波逐流、不盲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不趨相關(guān)的成語,如“不隨俗”、“不為所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10歲):我不趨小伙伴們的游戲,因為我要專心做作業(yè)。
2. 初中生(年齡:14歲):她不趨流行的服裝,總是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3. 高中生(年齡:17歲):他不趨權(quán)力,始終堅持做對的事情。
4. 大學生(年齡:20歲):我不趨名利,只想過簡單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