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府
基本解釋
(1). 西漢 以丞相、御史、車騎將軍、前將軍府為四府。《漢書·趙充國傳》:“詔舉可護羌校尉者,時 充國 病,四府舉 辛武賢 小弟 湯 。” 王先謙 補注引 胡三省 曰:“丞相、御史、車騎將軍、前將軍府也。”
(2).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或太傅)府為四府。《后漢書·趙典傳》:“ 建和 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侍講禁內,再遷為侍中。” 李賢 注:“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府也。”《后漢書·虞詡傳》:“ 脩 ( 李脩 )善其言,更集四府,皆從 詡 議。” 李賢 注:“四府謂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之府也。”
成語(Idiom):四府
發音(Pronunciation):sì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個官職,指宰相、宰輔、御史、中書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府是古代中國官職中的重要職位,分別是宰相、宰輔、御史、中書令。宰相是國家的最高決策者,負責國家政務的處理和決策;宰輔是宰相的副手,協助宰相處理政務;御史是監察官,負責監督官員的廉政和履職情況;中書令是中央政府的行政官員,負責處理文書和公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府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或者高級官員集團。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團體中的核心成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府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制。在古代,四府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中的重要職位,代表著國家的最高決策者和行政官員。這個成語后來也被用來比喻其他組織或團體中的核心成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四”表示數量,表示有四個官職;“府”表示官職或者官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是這個組織的四府,決策權都在他們手中。
2. 這個國家的四府正在討論國家的未來發展方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個官職與四個字母縮寫進行聯想。比如,宰相可以縮寫為“Z”,宰輔可以縮寫為“F”,御史可以縮寫為“Y”,中書令可以縮寫為“S”。然后,將這些字母縮寫與“四府”這個成語進行聯系,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中國的官制和官職,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政治和行政體系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四府,負責管理和指導我們的學習。
2. 初中生: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是我們班級的四府,負責班級的事務管理和組織活動。
3. 高中生:學校的校長、副校長、教務處主任和班主任是學校的四府,負責學校的管理和決策。
4. 大學生:學生會主席、學生會副主席、學生會秘書和學生會財務是學生會的四府,負責學生會的運營和活動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