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
基本解釋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讓皇帝 憲 、 惠莊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范 、 惠宣太子 業 、 隋王 隆悌 。 唐 《依御史溫飛卿華清宮二十二韻》:“五王更入帳,七貴迭封侯。” 明 高啟 《唐宮》詩:“五王宴罷皆歸院,大被空閑一夜涼。”《醒世恒言·三孝亷讓產立高名》:“﹝ 明皇 ﹞有五個兄弟,皆封王爵,時號五王。”參見“ 五王帳 ”。
(2).指 唐 代 張柬之 、 敬暉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彥范 。 武后 周 天授 五年 張柬之 等五人發動政變,重立 中宗 為帝,復國號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顏真卿 《宋開府碑》:“清宮問罪,事出五王。”參閱《新唐書·則天皇后紀》。
(3).復姓。《通志·氏族四》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齊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為氏。”
成語(Idiom):五王(wǔ wáng)
發音(Pronunciation):wǔ w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位有權勢的王朝統治者,也可指五位權力強大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王是指五個有權勢的王朝統治者,也可以泛指權力強大的人。成語中的“五王”表示統治者的權力和威嚴,是對統治者的尊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權勢強大、統治地位穩固的人或團體。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群權力集中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王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指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將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由一位王來統治。這些王被稱為“五王”。后來,這個詞語被引申為指權勢強大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五”和“王”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企業的老板是當地的五王,他的權力無人能及。
2. 這個政治團體的領導層由五位權威人物組成,他們被譽為五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王”理解為五個王者,代表權力和威嚴。可以通過與“權勢強大”、“統治者”等關鍵詞進行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和權力結構,以及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五個班級委員,他們就像五個小五王一樣管理著我們班級的事務。
2. 初中生:那個學校的校長是五王之一,他的決策對整個學校都有很大影響。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權力集中的政權,比如秦朝的五王,他們統治著整個國家。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五位董事長被譽為五王,他們的決策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