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興兵動眾
發音(Pronunciation):xīng bīng dòng zh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動員大批士兵,以實現某種目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興,發動;動,行動;眾,大量。興兵動眾意指動員大量士兵行動,通常用來形容某種行動規模龐大,人數眾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組織或動員大規模的人力資源,特別是在軍事、政治或社會運動方面。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集結眾多力量,共同實現某個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卷八十六·霍光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漢朝時期,霍光是一位有政治影響力的大臣,他為了維護皇室的統治,動員了大批士兵,以對抗叛亂。后來,人們用“興兵動眾”來形容類似的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典故成語,由“興兵”和“動眾”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打擊恐怖主義,政府興兵動眾,展開了一場反恐戰爭。
2. 這個項目的實施需要興兵動眾,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興兵動眾”聯想為一支龐大的軍隊正在行動,以實現某個目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兵強馬壯”、“人山人海”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2. 學習相關的歷史事件,了解興兵動眾在不同時期的應用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老師帶領我們興兵動眾,一起去公園玩耍。
2. 小學生(7-12歲):學校組織我們興兵動眾,一起參加義務勞動。
3. 初中生(13-15歲):為了保衛家鄉,我們興兵動眾,參加了軍事訓練。
4. 高中生(16-18歲):學校組織我們興兵動眾,共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5. 大學生(19歲及以上):為了推動社會發展,我們興兵動眾,參與了社會創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