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壖
成語(Idiom):頹壖(tuí rǎn)
發音(Pronunciation):tuí r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體崩塌或崖壁倒塌的景象,也用來比喻人才盡、衰敗或事物敗壞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頹壖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頹”意為衰敗、倒塌;“壖”意為山崩塌。頹壖形容山體崩塌或崖壁倒塌的景象,也用來比喻人才盡、衰敗或事物敗壞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頹壖常用于描述人才盡、衰敗或事物敗壞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事業或能力走下坡路,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的衰敗或瓦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頹壖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一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苔深不見底,落葉秋風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其中“苔深不見底,落葉秋風盡”形容了山崩塌的景象,后來形成了成語“頹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頹壖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頹”作形容詞,意為衰敗、倒塌;“壖”作名詞,意為山崩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事業一片頹壖,一無所成。
2. 這個團隊由于內部紛爭,已經陷入了頹壖的狀態。
3. 這座古城經歷了戰爭的摧殘,如今已是一片頹壖的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頹壖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座山崩塌的景象,山體倒塌,土石滾落,形成一片頹壖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頹唐”、“頹喪”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上發生了頹壖,土石滾落,形成了一片巨大的坑洞。
2. 初中生:這個團隊因為內部紛爭,已經陷入了頹壖的狀態,無法取得進展。
3. 高中生:他的事業一片頹壖,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4. 大學生:這座城市經歷了戰爭的摧殘,如今已是一片頹壖的景象,需要重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