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鼈
基本解釋
水蛭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水蛭》。
成語(Idiom):馬鼈
發音(Pronunciation):mǎ b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態度固執、頑固不化,不肯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鼈是由“馬”和“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馬是指馬匹,鼈是指鼈龜。馬鼈的形象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動物,它的脖子非常硬,無論用什么方法都無法改變它的方向。因此,馬鼈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態度固執、頑固不化,不肯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鼈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固執己見,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改變自己的觀點??梢杂脕砼u那些不愿意聽取他人意見,固執己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馬鼈成語的故事起源并不十分明確,但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描述頑固不化的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是馬鼈成語的來源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鼈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像馬鼈一樣,無論別人怎么勸說,他都不肯改變自己的主意。
2. 這個人太馬鼈了,根本不愿意聽取別人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馬鼈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頑固不化的人被一匹馬和一只鼈龜圍住,無論怎么勸說都無法改變他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馬鼈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馬首是瞻”、“鼈伏龍門”等。這些成語和詞語都與固執、頑固不化的態度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就像馬鼈一樣,不肯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他太馬鼈了,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
3. 高中生:他固執己見,就像馬鼈一樣,無論別人怎么勸說都不肯改變。
4. 大學生:有些人太馬鼈了,不愿意接受不同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