頷頦
成語(Idiom):頷頦(hàn kē)
發音(Pronunciation):hàn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點頭,表示同意或贊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頷頦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點頭的動作。它通常用來表示同意、贊許或表示對某人的言行表示認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頷頦常常用于正式場合,例如會議、演講或座談會等。當聽到別人的觀點或建議時,可以用頷頦來表示自己的認同和贊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頷頦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在重要場合或對上級的講話中,會以頷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意和贊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表示同意和贊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頷頦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頷”和“頦”。其中,“頷”是動詞,表示點頭;“頦”是名詞,表示頭部的前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議上,領導對我的建議表示了頷頦。
2. 在老師的鼓勵下,同學們紛紛頷頦表示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頷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正式的場合,面對領導或者老師,用頷首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同意和贊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頷頦相關的成語,例如“頷首稱是”、“頷首應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提問時,我頷頦回答。
2. 初中生(13-15歲):在班會上,同學們對班長的發言都頷頦表示贊同。
3. 高中生(16-18歲):在辯論賽中,我們頷頦聽取了對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