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軫
基本解釋
(1).喻暮年。《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發軌喪夷易,歸軫慎崎傾。” 李善 注:“歸軫,暮年也。” 劉良 注:“今老矣,如車之將歸。”
(2).猶歸舟。
成語(Idiom):歸軫(guī zhūn)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z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回歸正道,歸向正確的方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歸”表示回歸、返回,“軫”表示直、正。歸軫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心歸向正道,回到正確的方向上。它強調人們應該摒棄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回歸到道德、法律、良知等正確的準則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軫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在經歷迷茫、迷失方向后,重新找回正確的道路,修正錯誤。它可以用于教育、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討論和引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篇》中。荀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強調了人們應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倡人們要回歸到正確的道德準則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軫由兩個漢字組成,屬于形容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經歷了一段迷失的時期后,他終于歸軫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了。
2.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人歸軫于道德準則,摒棄不良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歸軫”聯想為一個人迷失了方向,然后又回到了正軌上來,形成一個閉環。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書籍,深入了解歸軫的哲學思想和道德準則。還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歸軫于正確的學習道路。
2. 初中生:面對誘惑,我們要歸軫于道德底線,不做違法的事情。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要歸軫于自己的興趣和潛力,不盲從他人。
4.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我們應該歸軫于學術研究和個人發展,不被瑣事和消遣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