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膺
成語(Idiom):拊膺
發音(Pronunciation):fǔ y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拊膺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悔恨或惋惜自己的錯誤或失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拊膺由兩個字組成,拊和膺。拊意為用手輕輕地拍打,膺意為胸部。拊膺的動作指的是用手掌輕輕地拍打自己的胸部,表示內心悔恨或惋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拊膺常常用來形容人在犯錯或失誤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愚蠢,感到非常后悔和自責的情感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拊膺最早出自《論語·述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朋友從遠方來,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是君子所應有的風度嗎?其中的“不亦樂乎”和“不亦君子乎”是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反問”。后來人們將這兩句話中的“不亦樂乎”和“不亦君子乎”分別取出來,形成了“拊膺”這一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拊膺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動詞拊和名詞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現在一直在拊膺悔恨。
2. 我們都拊膺不已,深感自己的無知和冒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拊”和“膺”這兩個字形象地聯想到一個人用手掌輕輕地拍打自己的胸部,表示后悔和自責的動作,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拊膺相關的成語,如“自責不已”、“悔過自新”等,以擴大詞匯量并加深對拊膺這一情感狀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沒有認真復習,現在后悔得拊膺。
2. 初中生:我本來可以參加比賽的,可惜因為疏忽錯過了報名時間,現在非常拊膺。
3. 高中生:我本來可以考取理想的大學,可惜在高考中失誤了,現在后悔得拊膺不已。
4. 大學生:我本來可以選擇更好的實習機會,可惜當時沒有好好把握,現在非常拊膺自責。